您的位置: RFID世界网> 关注 >

拥军优属掀热潮,共叙军民鱼水情!让尊崇之光闪耀江苏大地

2023-07-31 18:18:57   交汇点客户端

当前,江苏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台风多发期。在防汛抗灾中,现役和退役军人始终不惧风浪,站在第一线。宜兴市杨巷镇圩堤出现20多米缺口,武警某部官兵以及民兵预备役300多人立即投入抢险,24小时完成打牢上千根脚手架、输送上万袋沙包堵决口任务;东海县300多名退役军人组成突击队,为水患严重的村庄集中疏浚;泰州海陵区500多名退役军人奋战在防汛抗涝一线……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八一前夕,江苏各地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如火如荼。走访慰问、座谈问需、帮扶解忧……拥军优待内容扩展到文旅、金融、商超、健康等多个领域,掀起一股股新时代“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热潮。


(相关资料图)

构建大格局,拥军队伍再壮大

8月1日,启东市各大商场纷纷打出“拥军优属优惠服务月”宣传标语,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消费都可打折。“这次商贸企业拥军优属活动,吸引70多家企业参加。持本人军官证、士兵证、优待证、‘通通优’拥军卡等有效证件,即可享受优惠。”启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介绍。

苏州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致敬英雄 关爱烈属——圆梦微心愿”行动。理疗用具、健身器材、日用家电……仅高新区就征集到51户烈属的微心愿,高新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筹集善款助力“圆梦”。

近几年来,江苏不断提高优待抚恤标准,惠及近40万优抚对象。各地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发放优待证近210万张,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游览景区等优待政策不断提高优待证的“含金量”,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尊崇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小站点大服务”,南京秦淮区大光路街道尚书巷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里,专门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窗口,信息采集、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服务送到“家门口”。淮安把“军人退役一件事”汇聚到退役军人报到、落户、接续等一个窗口,医疗、教育、人社、政法等部门集中化解重点疑难问题,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江苏已逐步建立基层拥军组织和服务网络,成立334家拥军优属社会组织、建立3000多支拥军优属志愿服务队、发展志愿者20多万人,打造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员拥军大格局。

制定“双清单”,服务练兵备战

根据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为部队官兵提供多样化套餐,为少数民族官兵提供“民族餐”,最多时一天保障近20个批次、供餐6000多人次……这是连云港军供站军供保障科科长许展的日常。曾获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称号的她,也曾是一名军嫂。军供工作很辛苦,但她却说:“我和军人有缘分,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战士们尽份心,感到十分光荣。”

瞄准备战急用,对接实际需求,江苏不断畅通军地需求统合、资源聚合、能力融合的通道链路,制定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江苏先后投入资金6.7亿元,帮助部队办结实事3000多项,帮助驻苏部队解决机场迁建、训练场地建设、军用土地置换等问题,保障了部队工作和生活需要。

“看见你们驾长舰、闯大洋的样子,我觉得海军服就是最帅的衣裳……”100多封书信,将孩子们和远洋官兵的心紧紧相连。去年,一堂与海有关的主题班会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三年级的学生们纷纷在信纸上写下心里话,寄给海军第40批护航编队骆马湖舰官兵。今年,海军骆马湖舰官兵代表还特地来到学校,与写信的学子们欢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和护航经历,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强国梦强军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江苏这片红色沃土始终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为国防和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如今,江苏已有1000多个军地单位结成共建对子,22个市、县与以其城市命名的海军舰艇常态化开展“城市与舰队”共建活动。

拿出更实举措,解决急难愁盼

“这两年,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帮助我们对接了16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申请了1300万元无息贷款,我们的年度营收也从最初的1000万元,到今年年底预计达1亿元。令人感动的是,在退役军人这个团体中,创业路上遇到疑问总会有解答,遇到难题总会有支持。”退役军人、江苏狄诺尼信息技术创办人翟可为感慨地说。

7月刚结束的第四届“戎创金陵”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上,不少创业者反映,他们面临融资难题和资源需求。为此,主办方特地邀请4位专业“导师”对选手进行面对面辅导,扫除创业路上的“绊脚石”。

如何让“最可爱的人”变成“最有用的人”?各地纷纷举办专场招聘会和创新创业培训班,让退役军人紧跟时代。7月,太仓市无人机培训班结业,26名退役军人学员全部通过考核,三分之一学员达成就业意向。

“后方”连着“前线”,“后方”稳才能“前线”强。江苏积极回应部队“急难愁盼”,紧盯尊崇所需,把“后方”变成服务的“前沿”。近四年来,江苏妥善安置随军家属2700多名,帮助7000多名军人子女顺利入学,帮助官兵家庭解决困难1800多件。

披绶带、捧鲜花、展笑颜……八一前夕,南京市鼓楼区荣立二等功的邵金樑家人喜迎政府送来的喜报。“感谢党和国家对我儿子的培养,我们会继续鼓励他在部队努力奋斗,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邵金樑父亲激动地说。

在淮安市清江浦区,“送兵、送暖、送喜报、颂最美”四“送”活动常态化开展,让军人军属“身上有光”。今年,该区已为8位现役军人家庭送去立功喜报。

“战士建功军营,家乡盛传美名”。截至目前,江苏已累计为260万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发放“光荣之家”牌匾,为9000多名立功受奖官兵家庭送达喜报。

在南京河西新城宽阔的马路上,“军民团结一家亲”双拥号主题电车匀速穿行——这座“全国双拥模范城”对人民军队的爱戴之情也随之穿梭在车水马龙之中。

红色血脉,是城市的精神脊梁。全国双拥模范城,江苏已有18个。驻军和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来“热传递”效应,必将在全社会激发出爱党爱国爱军的更大热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 金亦炜 实习生 唐璇

图片来自受访者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